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我和阳明先生 (第2/2页)
“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,所以它所讲的“理”,就是儒家的伦理,它是以“性善论”为思考出发点,但是我的理论确是“性恶论”为思考起点。
“心学讲究‘心外无物、心外无事、心外无理’。心中善恶之分乃是良知,它是以心中的良知作为判断外物的善恶的标准。心无善恶之念即为至善,是从自身角度去定义世间善恶,从这一点上来说并没有错。毕竟我们虽然活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间,但是归根结底,最终还是要为自己而活,因为我们作为人,“见天地”、“见众生”之后,最终还是要“见自己”。所以作为一个人自我的终极追求,这一点是不能否认其正确性。
“但是我的不同,我一直相信‘好事看心,坏事看行’。我判断善恶等标准是以性恶论为起点的,我提出的观点是:能恶而为恶,是为恶;能恶而不为,是为善;能善而为善,未必善;能善而不为,近于恶。
“其中前两句“能恶而为恶,是为恶;能恶而不为,是为善”体现的就是我认为善恶的标准,以为恶的能力为起点,做出的选择来判断善恶。我是从外物的角度来判断。毕竟“坏事看行”。而一旦涉及到心,就会变得模糊,对应的就是后两句“能善而为善,未必善;能善而不为,近于恶。”这个就涉及到我之前和你说过的太极思维,这后者两种情况就处于太极思维中第三种思维角度——混沌。
“我的理论的是从外物的角度来判断善恶。所以几乎可以说是和阳明先生针锋相对。
“虽然我的和阳明先生有很大的分歧,但是“好事看心”这一点,我和阳明先生的“心即理”还是有所重叠的
“之所以会这样,那是因为心学认为: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,而我认为:心是善恶交织的混沌体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心本善和人心本恶说的只是整个思想的起点,并不是说人心本来就是善或者恶,这点汐若你要记得区分开。
“心学中认为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,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。天理不是靠空谈的,是靠格物致知。靠实践,靠自省,即“知行合一”。在强调实践、自省这一方面,我和阳明先生的看法是一致的。虽然起点不同,但是我和他殊途同归。
“如果要打比方的话,我和阳明先生虽然都是从“儒释道”三家合一走出来的理论,但阳明先生是太极双鱼中的阳极,而我的却是太极双鱼中的阴极。世间万物,负阴抱阳,阴阳相生。阳明先生的心学出自儒家,而我的理论是出在道家。二者本无高下之分,优劣之别,只是思维的角度不同而已,推导到最后,必然是殊途同归。
“虽然我和阳明先生看法不同,但是我对他的思想和理论可是十分推崇备至。
“而我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,所以,汐若你说我是阳明先生的转世,实在是太抬举我了,我不配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