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一章秦王的小心思 (第2/2页)
听了这话谷子认同道:“县尊所言极是,现在准备也来不及了,要不咱们先去,回头让人补上?”
“或者咱们通知当地里长抓紧时间筹办一下?”
李朝生闻言摇了摇头道:“不妥,这次本来就是我临时起意,如果强行让地方政府筹措物资,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的,这是不符合规矩的,不能这样做,算了吧,还是事后补吧。”
李朝生看着谷子做出了最后的决断,最后补足,虽然这样效果不如当面发好,但是也能表达李朝生的一片心意。
车架继续前行,突然他们在前面看到了一个很长的车队,车上装满了东西,在路上行走,李朝生撩开帘子好奇的问道:“这是哪的车队啊?车上装的什么?”
李朝生询问,听了这话谷子道:“看着像是粮食,不过这车队规模可不小啊,这蓝田谁家能有这么大规模的车队啊?”
二人正在捉摸,忽然前方出现了一道靓丽的人影,谷子一愣,看向了李朝生,李朝生也是一愣,皱眉,三娘?
李朝生皱眉,这时宋三娘直接骑马带着人走过来,看到李朝生笑道:“夫君,意外吗?”
李朝生没接话看着宋三娘道:“你这是作甚?还有这个车队是你的?”
宋三娘闻言知道李朝生态度为何变得恶劣起来的,李朝生是最怕自己的女人仗着自己的身份,干涉蓝田政体运转的,这倒不是李朝生故作清高,实在是后宫干政对政治体系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。
所以李朝生曾经对宋三娘二人道:“你们可以在蓝田经商,可以搞文艺,可以搞艺术,但是绝对不能碰政治,这是底线。”
宋三娘见李朝生这个样子道:“夫君切莫生气,你先听我说,说完夫君要打要骂,三娘决不叫屈。”
李朝生闻言看着宋三娘道:“你说。”
宋三娘:“夫君,首先这车队不是我的,但是确实是咱们家的,这车队,包括车队上的粮食全都是郡主的。”
“阿弱?”
李朝生一愣,宋三娘道:“没错,这车上的东西,都是郡主娘家出钱买的,郡主说,夫君去慰问,肯定忘了带礼物,而又不想破坏地方财政,所以这时候不能让夫君失了面子,于是就找了秦王,秦王听了妹子的话,就直接出钱,购买了大量的粮食,不单单这一个车队,目前愿意搬迁的九个泄洪区的百姓,都会收到一份这样的礼物,郡主说算是她为夫君做的一点事情。”
李朝生闻言眯缝起眼睛,他的想法可没有宋三娘那么简单,这件事看似是阿弱要给自己长面子,可实际上这笔钱粮,是秦王府出的,秦王府为何要出这笔钱粮?
李朝生闭着眼睛就知道,这些年秦王府很安分,可是秦王却不安分,他不止一次想要走阿弱的关系给自己谋一个身份,都被自己挡在了门外,甚至他还通过阿弱向自己示好,愿意献出秦王府八成的财富来建设蓝田县。
但是李朝生都没有正面回应,而自己的态度也让秦王府夹起尾巴做人,但是李朝生设身处地的以秦王的角度来看,自己虽然是李朝生的大舅哥,可是政治面前,亲父子都能刀兵相见,更何况大舅哥。
而且他秦王府还很富有,巨款榜身,而且政治站位自己还属于老旧一派,属于大明余孽,这将来要是出现点什么意外,说不定一家老小都保不住啊。
秦王是个老狐狸了,知道财不配位,必遭劫难,所以现在是变了法的想要把财产散出去,让自己不在像是一个肥猪,如此才能保证一家老小平安。
而阿弱也想让自己的哥哥,母亲摆脱现在尴尬的身份,所以才会帮助秦王以这种行为向自己献殷勤。
李朝生想着摸了摸自己的鼻子,其实秦王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构不成威胁了,但是他的财富却很让人觊觎,包括李朝生自己。
要知道大明藩王,别的不多,就是有钱,秦王家财绝对不少于五六百万,这一笔钱若是用在蓝田的建设上,绝对可以出一把力。
但是,第一秦王是阿弱的哥哥,自己不好明抢,第二秦王还算老实,自己也找不到太多把柄,李朝生想到了这些,心想,秦王这么干吊着也不是个事,看样子回去是要见见自己这个大舅哥了。
想到这些李朝生看着宋三娘道:“这东西既然是阿弱的,你在这作甚啊?”
宋三娘见李朝生终于开口了便道:“郡主身怀六甲,不日即将临盆,这时候她动弹不得,而这么多东西,其她人押运他也不放心,就拜托了我,而且……”
“而且什么?”
李朝生看着宋三娘,宋三娘闻言道:“而且郡主说了,这种救灾活动,作为县尊夫人不出面也不像话,而我可以代表县尊夫人,慰问一下百姓……”
李朝生听了这话已经知道了,心想阿弱真是个聪明人,东西是她出的,若是出面也是她,宋三娘如何自处,所以让宋三娘出面,她出东西,如此二人在自己这里都露了面,达成一个平衡,不会出现什么乱子。
不得不说阿弱还是有大局观的,至于三娘,这个女人的政治嗅觉还是不行啊,不过不重要能有这份心,李朝生还是很满意的。
李朝生想着脸上终于有了笑容道:“嗯,既然如此,多的也不多说了,一起吧,上车。”
宋三娘闻言指了指车队道:“我还要押运车队呢。”
李朝生笑道:“在蓝田地界,还没有人敢把主意打在我李朝生身上的,丢不了。”
宋三娘闻言道:“那好吧。”
说着进了李朝生的马车,紧跟着一行人来到了灾区,老百姓一见李朝生,那真是激动莫名,一个个脸涨得通红,并且在接到李朝生送来的米面之后,那更是一个个面红耳赤,直呼县尊万岁。
而李朝生也因为这场灾难在蓝田民间的声望再次上了一个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