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新顺1730 > 第八五八章 备战(一)

第八五八章 备战(一)

第八五八章 备战(一) (第2/2页)

这个继任者,压根儿不可能在印度获得优势。甚至用中国的那个纸上谈兵的成语,都不配,这个人连纸上谈兵的能力都没有。
  
  所以在这种现实下,杜普莱克斯不得不为自己离开印度之前做最后一件事。
  
  杜锋转述的那番话,让杜普莱克斯不得不在“印度征服者”和“忠诚的法兰西人”这两个身份之间,做出选择。
  
  印度征服者,意味着,要和印度人作战、与英国人作战、与荷兰人作战、与马拉塔人作战、与阿富汗人作战、与中国人作战、与葡萄牙人作战。
  
  尽在咫尺的锡兰汉人和归义军,是他的潜在敌人,他不会引狼入室、驱虎吞狼。
  
  忠诚的法兰西人,意味着,他即便离开印度,也要为法兰西的敌人留下一个障碍。
  
  如果,法兰西得不到印度。
  
  那么,排在首位的,就是决不能让英国人得到印度。
  
  因为两国的两场百年战争,正在打第二个百年;也因为,大顺的军事力量,终究无法影响欧洲,至少此时是这样的。
  
  即便没有杜锋的那番话,杜普莱克斯也希望,通过自己和刘钰一系人的私人关系,让大顺派出一个军事代表团,在他离开印度之前,参观法国占据的城市、会见法国的印度节度使盟友。
  
  以期向英国制造一种压力:的确,马超尔特是蠢猪,可已经这样了,无可挽回了,那就朝着这种蠢猪一般的幻想努力呗。
  
  让英国人看在中法关系的份上,真的遵守那份脆弱的和平密约,谁也不主动在印度搞事。
  
  然而,实际上即便这样想,其实也是愚蠢的。
  
  在印度搞事的主力,是印度的各地节度使,这不是英法所主导的。
  
  杜普莱克斯认为,在印度的扩张,分为三个阶段。
  
  第一个阶段,作为一个局外力量,利用印度节度使之间的纷争。
  
  第二个阶段,作为一个入局的强大力量,左右印度节度使之间的纷争、主动挑起印度节度使之间的纷争,从中渔利。
  
  第三个阶段,才是作为征服者,消灭或者瓦解印度的各方节度使。
  
  现在,法国和英国,最多还处在第一阶段的尾声,谁也没达到第二阶段能够左右、主导的位置。
  
  这种情况下,却在万里之外,一纸条约,说要维系印度的和平与均衡,这不是扯犊子吗?
  
  现在是只能利用印度节度使纷争的截断,英法凭什么在数万里之外,凭一纸密约,就能决定印度的和平和均衡?
  
  在杜普莱克斯看来,这简直就是精神分裂。
  
  以大顺做个简单的例子,假如此时朝鲜国因为“野种”和“弑兄”问题出事了,大顺说不准打,那就真的不能打;而大顺说话好使的原因,是大顺真的有能力,把两边都干掉——大顺在朝鲜国问题上的犹豫,仅仅是因为朝鲜国穷。要是朝鲜国跟孟加拉似的,一年能收1000万两白银的税,大顺对“王道”这个概念会瞬间重新定义。
  
  在印度问题上,也是一样的。
  
  一边,认为杜普莱克斯征服印度收税的想法是扯犊子,认为莫卧儿的遗产,怎么可能是几千士兵就能决定的?
  
  一边,却又觉得凭着英法的一纸密约,就能决定印度的局势,说印度和平就印度和平,说不打就不打?
  
  能凭一纸密约决定一个次大陆和平还是战乱的前提,难道不是先要相信认为几千兵就能决定这个次大陆的命运吗?
  
  反过来,我都能一纸密约就能决定次大陆的归属了,那为什么不派兵把这里征服,把那些节度使和王公都吃掉?
  
  这二者,根本就是相悖的啊。
  
  内阁那群蠢货,又是怎么能想出来这个主意的?
  
  但现在,木已成舟,骂也没有用了,还能咋办?
  
  死马当活马医呗。
  
  杜普莱克斯之前想要征服印度、独霸印度,自然会大顺充满警惕。
  
  因为,自从大顺下南洋之后,实际上印度这盘棋上的棋手,只剩下五家了。
  
  中国。
  
  法国。
  
  英国。
  
  阿富汗人。
  
  马拉塔人。
  
  剩下的不管是荷兰还是葡萄牙,都已经没有掺和的资格了。
  
  早在刘钰于威海练兵的时候,杜普莱克斯就认识刘钰的。大顺的第一批法国新式大炮,还是刘钰和杜普莱克斯谈出来的呢。
  
  所以刘钰这些年的外交信誉如何?或者说,杜普莱克斯怎么认为刘钰的?
  
  这……说起来多半都是些贬义词。
  
  一个眼睛紧紧盯着欧洲局势、甚至参与过俄国与荷兰政变的人,会看不到眼前的印度?
  
  让大顺来做英法之间和平的中介,这不是引狼入室吗?
  
  之前杜普莱克斯不想搞驱虎吞狼,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有能力征服印度。
  
  现在,是引狼入室也好、驱虎吞狼也罢,他只能让大顺入场了。
  
  希望,本身就是渺茫的。
  
  万一、也许、一旦、或许、可能、说不定,刘钰就真的没看到印度,真的就对印度没兴趣呢?
  
  要不然还能咋办?
  
  放着让英国人独霸印度?
  
  那他妈还不如引大顺入印度呢。
  
  醉眼朦胧间,杜普莱克斯或是有意、装作无意地,用醉的已经叠下来的眼睛盯着杜锋的双眼,问道:“你们在锡兰……到底有多少军队?”
  
  …………
  
  大顺在锡兰,到底有多少军队?
  
  这个问题,杜普莱克斯是不知道的。
  
  即便,锡兰和印度这么近、即便,法国人在锡兰只要不传教,其实是可以到处走的。
  
  只是,杜普莱克斯是法国人,他不是大顺人。
  
  不明白大顺的军制、财政、土地政策、兵制这些问题。
  
  所以,他无法推断,大顺在锡兰一地,到底有多少可用之兵。
  
  久在印度的杜普莱克斯,看不明白大顺在锡兰真正的实力。
  
  反倒是新来锡兰不久的权哲身,凭借对传统的土地制度、财政、兵制的了解,登岛没几天,就认为大顺在锡兰岛上的兵,很多。
  
  因为……大顺在锡兰,不是纯粹的募兵制。
  
  这种非纯粹募兵制的军制,按照儒家文化圈的传统,是可以看明白的,也肯定是和土地制度息息相关的。
  
  简而言之。
  
  耕战。
  
  如果只看募兵,大顺在锡兰的军队,还真就不算多。
  
  可实际上能拉出来抗线的,可就多了。
  
  权哲身毕竟是天朝文化圈里的人,他对府兵、均田、服役、良民、土地国有授田制、耕战、边疆军变种军户世兵制、良家子服役制这些东西,简直不要太熟悉。
  
  而天朝文化圈内,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,就是土地制度。
  
  他只是来寻找救国、救民、救世之路的,自然是要看这里的土地制度的。
  
  于是在踏上锡兰之后,很快就看懂了大顺在这里的战争潜力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