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笔下文学 > 新顺1730 > 第二一九章 假装君臣共治

第二一九章 假装君臣共治

第二一九章 假装君臣共治 (第2/2页)

在各地驻守,喝兵血也不容易,皇帝肯定会派人随时巡查检阅,轮番入京。
  
  长远来看,整个军改计划是让全国保持一支二十万的常备军。
  
  另起炉灶,待全部军改之后,每年可以省下数百万两的军费,长远看又没有办法说这劳民伤财。
  
  短期来看,军改的步伐也不是很快。
  
  参谋部之类的只是先搭建起来,前期练兵处也只是操练三五万军队,旧有的部队会慢慢进行裁撤,亦或是遴选之后开赴西域、辽东等地屯田。
  
  若说钱财,积累下的平准的军费,省下来不少,西域的平定速度远超众人意料,国库里现在是有钱的。
  
  若说军备,威海已经有了一个兵工厂,既可以造枪又能铸炮,给出的价格也不高,也就和现在军中使用的火绳枪略高一点点。
  
  若说人才,之前的青州军里,军官比例严重超额,很多人都可以提拔出来作为营连军官,或者作为练兵处的军官。
  
  而且本身又有营学三舍制,更换教材,变更侧重点,这也不会有太大阻碍。
  
  一时间反对军改的人都慌了神,不知道该从哪里反对。
  
  如果说要防备藩镇之祸,可这一次军改确确实实把军权收归了中央,指挥权在皇帝的手中。
  
  总参谋部或者叫枢密院,一旦设立,实际上还是文官掌军,只是此文官非彼文官,区别在于出自实学三舍法还是科举法。
  
  不是说学过怎么算数几何就算武将的。
  
  有战功的老将们在参谋部镇场面,其实并没有兵权。
  
  兵权实际上牢牢地把握在了皇帝的手中,出征的时候任命大将统筹,新操练的军队都是正规的常备军。
  
  又因为操练都是相同的操典,真正作战的时候也能直接统合在一处。
  
  军改之后巨量的后勤需求,又使得没有中央的财政,谁也养不起一支这样的军队。
  
  军官们也不会转为文官,只是武德宫的人才依旧还有转文官、掺沙子的机会。
  
  固定的练兵处,又使得各处操练的新军,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  
  阵法就那么几种,连号令都是一样的,空降过来掌军也不是问题。
  
  都说兵将分离会造成战斗力下降,问题在于这样的军队就算战斗力下降,对周边势力也是碾压的。
  
  平准一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,都觉得刘钰打的那叫什么仗?可偏偏就是能赢。
  
  没有刘钰,小策凌敦多布就能冲开方阵了吗?
  
  军校开办在京城附近,基层军官都是天子门生、勋贵庶子,就算某地想要造反,基层军官凭什么听命呢?
  
  兵政府尚书回去琢磨了好久,总觉得这像是宋时的枢密院,似乎路子也是要沿着宋时的制度走。可再仔细一想,又不太是。
  
  兵政府日后只怕要沦落到元丰改制之后的惨状,管管车马、仪仗,完全成了一个空壳子?从土木堡之后延续下的惯性,真的要被打碎了吗?
  
  …………
  
  从威海返回京城的刘钰,也是闭门不见客,杜绝了一切风声,就等着那场大廷议。
  
  这场廷议,虽说皇帝应该是支持的,但如果说不出个子午卯酉,甚至在廷议中一败涂地,皇帝的面上也不好看。
  
  如今有了一个鹰娑伯的爵号,他也算是真正有资格参加廷议了,而不是如之前一样只有旁听的权力。
  
  封爵之后就先来这么一个重磅炸弹,皇帝肯定会抓住机会,让刘钰做得罪人的孤臣。
  
  躲着旁人的时候,好容易回到了京城,并没有躲着一直困在齐国公府里的田贞仪。
  
  这件事他也悄悄写了信给了田贞仪,田贞仪的回信里,仍旧如平常一样管他叫三哥哥。
  
  信上的内容倒也简单,只是告诉刘钰,死咬住一件事:
  
  不要说这件事对陛下集权有好处,因为陛下不傻,有没有好处陛下比谁都清楚。
  
  也不用说这件事可以增强军力,因为平准一战已经证明了。朝中大臣不是瞎子,他们也不会从这个角度反对。
  
  只要抓着一件事,那就是这次军改,对勋贵、良家子、实学三舍法出身的人有好处,那就够了。
  
  谁支持、谁反对,要弄清楚。
  
  廷议本就是吵架的地方,不要试图去说服反对的人,只要抓紧那些支持的人。
  
  本朝没有宰相,也没有三省。
  
  陛下假装有,以维系自己是与儒家士大夫共天下的假象;朝臣假装有,以维系自己是可以做铮谏铁骨君臣共治的假象。
  
  谁都知道没有,但都假装有,装的久了,骗的自己都信了而已。
  
  最终拍板的还是陛下,陛下需要的不是三哥哥说服所有人,只是希望看到朝堂上有不少的人支持,留一个【廷议过了、很多人支持】的颜面即可。至于【也有很多人反对】,那将来恰恰证明了陛下眼光独到力排众议,就像是黑暗最能衬托光明一般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