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章 南山之竹,真君子也! (第1/2页)
“是董仲舒啊……”
不知道第几次,麒麟叹息,他和玄武被封锁在了阵法里面,即便是有浩然正气这样的手段,却也没有办法彻底地改变和扭转掉归墟之主留下的血痕祭祀之阵,脚下的纹路犹如活物一般扭曲着,释放出令人作呕的恶意,看得时间长了甚至于会有神魂都离散了的错觉。
玄武忍不住抬了抬眸,嗓音低沉:“董仲舒,我知道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。”
“看上去,那是你们儒家的中流砥柱。”
“是儒教,不是儒家。”性格古板的麒麟提醒道。
教和家,有着显而易见却又极为泾滑分明的巨大差别。
他对于这些名词非常地看重和在意。
他又想起了归墟之主最后的那一句“麒麟师弟”,忍不住头疼起来,这句话的意思是,【董仲舒】只是一个之后的化名和身份,归墟之主的那一缕残魂似乎也是转世,又或者是曾经夺舍,总之也曾经是夫子的三千弟子之一。
而后在漫长的时间里面,并不曾死去,看若天下的乱世,而后选择了盐伏起来,而后,直到汉武帝刘彻出现,他也看到了机会,至于是什么样的机会,现在的麒麟一斤不能够去想,也猜不出来,或许是看准了炎黄那时候的龙脉气机,也或许是神州的气运,这或许可以解释汉武帝刘彻晚年的痴狂和暴戾。
年轻时期的气焰已经被剥夺,器宇轩昂的君王失去了命格,就像是一个人变成了残缺的状态,只能够挂着拐杖行走。
但是,儒家的三千弟子之一么?
会是谁呢?
麒麟叹了口气。
忽然有些许明白,自己为什么可以死宅在归墟的核心之处几千年都不出去,知道了为什么归墟之主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,以及为什么自己每一次都可以在归墟宝库当中,寻找到复苏夫子残魂所必须要的天材地宝。
里面有不少都极为珍责,不比这一次归墟之主下血本召集诱惑诸多强者现身时的宝物差。
而自己每一次都可以恰到好处地得到这些宝物。
经历过大变之后,底蕴和根基已经无法和上古之时相比的归墟宝库,想要拿出这么多的小众而珍惜的至宝,一次可以说是巧合,两次也可以说是运气很好,那么三次和四次呢?过于巧合,其实也就是一种必然。
“是还对夫子当年的教导之恩有着感念之情吗?”
麒麟忍不住叹息着。
神色复杂到了极限。
玄武皱了皱眉,道:
“儒家,儒教?这样看来,你并不认可董仲舒是你们的一员了?”
麒麟躺活动了下脖子,反驳道:“这并不是说认可不认可的问题。”
“董仲舒是一个治国的能臣,但是对于儒来说,却不是很好的了,诚然他确实是让儒教在之后的声望越来越重,但是那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好事,你本来是生长在森林之中的参天大树,却有人要将你砍伐下来,斩去你身上的枝叶,烧毁掉你的树叶,而后据断了在大地之下的树根。”
“用来做一個珍贵而有趣的玩物,一个用来鞭答天下号令九州的依仗。”
“能够放在最尊贵之人手边,故而得以享受到全天下之人的注视和懂慢的目光,那么这对于当初的树木来说,是一件好事吗?但是我觉得,若是树木本身有心的话,他们一定是渴望着曾经在森林之中,接受大日普照,风和雨露的日子吧。”
玄武诧异地看着眼前这个忽然像是变了个人的麒麟,道:“至少,那也是儒家。“
麒麟脸上的神色越发复杂,笑了一声:
“森林里面的树木看到别人来砍伐自己的时候,是不是也会这么安慰一句。”
“不用担心,至少斧头的木柄还是我们自己人?”
玄武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(本章未完!)
第一千二百章南山之竹,真君子也!
应。
这个看上去清俊但是有几分木讷的书生一反常态地言辞犀利起来。
似乎只有在遇到夫子,以及师兄子路和渊的时候,会变成一个只知道摇旗呐喊大声助威,喊着夫子牛逼,渊师兄牛逼话的晚辈,而他自己分开来的时候,就会成为言辞犀利,口齿如刀的儒家弟子,正坐于此,闭了闭眼,道:
“毕竟,是董仲舒的儒,先剿灭评定了,九世之仇尤可报也的公羊儒。”
“先秦之时夫子的训导,还有那么多人积累出来的道理,“君无道,弃之,,“民为责,社稷次之,君为轻,,堂堂的风骨,最后却变成了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为主流的奴性,堂堂大丈夫的血性散去了,一开始似乎不会凸显出来,但是慢慢的就会越来越严重。”
“先是大复仇的理念被抛弃,而后是读书人的桀琴风骨被扔下来,因为天地君亲师。
“最后儒家要文雅,翩翩公子,故而连驾驶战车的技术和射箭,剑法都被扔掉。”
“崩渍就是从这里开始了的,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,儒家就像是一辆古朴魏峨的青铜战车,而前面的道路有两个,一个是遵循若“九世之仇尤可报也”,血气方刚,儒家风骨的公羊儒,另外一个是“天人合一,为帝王驱使”的董仲舒,亦或者说兼容并蓄,就像是当年的儒家。”
“罢黜百家,里面有多少是儒家的弟子呢?”
“独尊儒术,堂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,只是帝王手中的术而已。”
“独尊的只是皇帝需要的兵器而已。”
麒麟脸上的悲怆浓郁,“一斑窥韵,一叶落,而知天下秋。”
“从那天开始,儒家就已经被掘断了根系,不管是后来有多少人赞叹这一颗树木是多么地高大,多么地壮观,用各种花遮来装点它,儒家这一棵树已经是会命中注定地走向那一条倾倒,衰亡,腐烂的道路。”
“现在的人们对于“三思而后行”的接受度,远比最初的“再思即可”要高。”
“夫子的理念,以直报怨;可太多人想着是息事宁人。”
“难怪那时候我被归墟之主发现,他也知道,如果我还在人问界的话,一定要一铁锤干爆他的脑壳儿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